系统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无法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建议您更换其他浏览器或 升级您的浏览器。(使用360浏览器访问请选择极速模式)
关闭
欢迎 {{loginUsername}} 登录,退出 职聊 刷新简历 我的简历 简历预览 智能推荐 增值服务 修改密码 刷新职位 发布职位 预览主页 收到简历 智能推荐 会员服务 修改密码 求职者登录 招聘登录 会员注册 求职者注册 招聘注册 职聊 触屏版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抖音小程序 App(安卓) App(苹果) 手机端 使用帮助 网站导航
选择城市
切换城市分站,让我们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当前选择城市:总站
总站 {{item.sitename}}

如何让花钱这回事儿变得更值

职场八卦 转载 来源:

请用微信扫一扫 2017-02-21 00:00 {{clickNum}}

从毕业工作之后,财务就独立了,但是也就是最近似乎才形成自己的消费观念。关于钱怎么花,哪些东西值得花,哪些可买可不买,如何不牺牲生活品质还能存下钱,这些我用了将近三年才学会。

回顾一下我的消费习惯,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从最初的大手大脚,到后来的精打细算两个极端,到渐渐了解自己需要的和适合的开始理性消费。想必每一个从学校走进职场的人都会有类似的经历。

刚工作时,每个月发工资,交完房租之后,就会打着剩下的钱的主意,买买衣服化妆品包包,倒是也不会太过分到月光,但基本也是所剩无几,花钱随意没有计划性,也没买什么大件,工作个大半年却几乎没什么积蓄。

后来发现没有积蓄很没有安全感,开始攒钱,所谓家有余粮,心中不慌。攒钱的日子觉得过得很不开心,因为不能随意地买买买,每次想要买东西的时候,就会认真问自己,这个必要吗?这种方式克制了不少非必要支出的冲动,但是觉得生活质量也下降了,实际上也并没有存下多少钱。

再后来,因为工作比较忙,下班之后写文章,还要抽空发展一下个人爱好,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时间对我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有些方面我开始用金钱换时间。

在这种驱动下,我重新评估了一下自己的消费理念,对花钱这回事儿又有了新的见解。花的话尽量花在刀刃上,花得值:

使用频率高、能够提升效率的

大到手机,小到削水果的刨子,如果用得频率高,工作生活都需要,能够提升效率,在能力范围内不妨买个好的。

之前的iphone 5s用了两年虽然没什么大问题,但开始频繁出现卡顿,加上那时候买的容量也小,导致后来下载新的app都得删去以前的,podcast也没空间自动更新,通勤路上听节目不是很方便。换新电话的时候,选择了大容量的,可以存很多期内容路上听。

小到水果刨子这样的小件,以前会图便宜随便买一个十来块钱的,但用起来发现要么就是不够锋利,要么就是会坏,削个水果或者土豆特别不方便,坏了就再也不想用,甚至因为觉得麻烦做菜就不会买土豆。后来去超市买了个40块的刨子,好用得想哭,超级省力又省时,恨自己没有早意识到一分钱一分货这个道理。

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一步到位买真正想要的精品,而不是替代品

以前念书时,想买个轻便随身带着的笔记本上自习写论文用,首选是mac air,但是囊中羞涩,只好先买个轻便的上网本,作为过渡阶段的替代品。但实际上,因为不是真正喜欢的,所以就不会多想用它,使用率不足,后来搁置一段时间还是转手了。

同样是念书时,有朋友喜欢iphone但觉得贵,就买个普通的手机用着。也是因为没那么喜欢,大大咧咧随手往哪一放就丢了,或者逛街不小心就被人偷了。前前后后加起来好几部手机的钱,足以换个iphone了。

衣服、包包、化妆品,这些都是同样的道理,既然知道自己还是会心心念念那个一眼看上去就真正喜欢的,一开始就不要降低自己的标准转而去寻求所谓“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品,自己喜 欢的,会更走心认真去对待,反而不会浪费花出去的钱。

能够节省时间的。不要为小钱小利浪费时间,最贵的是时间

有次朋友聚会,大家聊起来工作之后和学生时代不同的一处思维转变是:学生时代普遍会花很多时间去找一些免费的资源,比如电子书、app应用之类,但工作后会愈发意识到时间的宝贵,有时候宁愿多花一点钱。

比如租房子,尽量不要离公司太远,就算路上能利用好时间,但通勤时间太长会消磨掉很多精力,往往到家会觉得精疲力尽,没有心情再做别的,消耗的时间精力其实就远远大于通勤实际的时间。又比如为领取一些免费的东西转发分享帮砍价或者排队,搭上很多时间,得到的东西多半是没那么需要的。

当然可以选择浪费时间,虚度时光,但前提是为了一些美好的事情,比如去公园晒晒太阳发发呆,放空一下。当然了,如果节省下来的时间不知道该做什么,说什么都白搭。

能够提升自我开阔眼界的,比如培养一些爱好或者去旅游

你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能体现出什么对你而言最重要。技术宅会追最新的设备配置,吃货在美食方面的花费绝不含糊,美妆达人会一掷千金买顶级的护肤品化妆品。

对我来说,我可以一季不买新衣服不买包,但是我很难想象如果放弃现在这些已有的爱好,不去瑜伽馆不买电钢琴不去旅游不去学跳舞,我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至少不是我想要的。

虽然很实际的是,一些爱好,确实是要靠钱堆出来的。所以自然就要更加努力地工作赚钱,开源节流,去支持这些爱好,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也更珍惜更投入,不辜负花费的时间和金钱,这些反之又能正向回馈更多的东西。

每工作一段时间我就开始变得烦躁无心工作,需要休假,但每次出门旅游,见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发现一些美好的小细节,就会觉得汲取了力量,回来就会积极调整心态,认真工作,努力学语言,把自己收拾得更精致利索些。

能够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的一些聚会或者讲座沙龙

我不是个擅长交际的人,所以也不会刻意地去培养一些“人脉”,但以前常常会有朋友问我是否认识某行业的人,我经常都能帮忙找到对应的人牵线搭桥的。

毕业之后其实交际圈子相对小了很多,却也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多是参加一些讲座或者小范围聚会认识的。我有个神奇的朋友,她真的是天生就特别擅长和人打交道,有各行各业的朋友。

我曾经问过她,怎么会认识这么多人,都怎么认识的。她告诉我,有的是去电影资料馆时候看电影聊起来认识的,有的是去toastmaster演讲俱乐部练习演讲认识的,有的是去听一个业内论坛讲座认识的……

真心觉得这事儿挺神奇的,但是她的故事也说明一点,不必目的性特别强为了social而social,看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尽管先去,投入并乐在其中,新的朋友或者人脉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知道什么时候该收手:不乱花,不负债,不上瘾

除了按以上一些原则的支出,剩下的不要乱花,理财小白的话先不要接触炒股,保守一点,先存到一定数额 之后,再拿出一些零头尝试。不然试水失败的话存不下钱,越没有就越不愿意存。

不负债消费。如果每个月的工资到手扣除信用卡账单没有剩余,其实都是在负债消费,每个月都是在提前透支下一个月的钱。存钱的第一步就是扭亏为正。

尽量不买自己消费能力范围之外的东西,比如奢侈品,但偶尔也可以买一件真正喜欢的刺激自己努力工作。

不要上瘾,不要为物质所累。衣服包包这些都是你穿,你去驾驭使用它,而不是为它所累,成为它的奴隶。尽量不要冲动消费,虽然确实很难。

最后讲一个故事

最近在学跳探戈,探戈是一种入门比较难的交际舞,所以基础课一般都需要刷个好几遍。现在的探戈老师当年据说基础班就刷了十几遍,后面当然还有中级班和高级班。

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就在想,重刷这么多遍,得下多少血本啊。但实际上老师后来靠着爱好作为工作之外的兼职,以前投入的成本早就回来了,这其实是一种自我投资。

钱在流通使用中才产生价值,利用它的杠杆效应,提升自己。节省下来的时间能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结识的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带来一些新的机遇,培养的爱好也许有一天能拓宽道路,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

你花出去的每一分钱,其实都在为自己想要的生活投票。

作者介绍:

小A,Top2硕士毕业,现供职北京一家500强外企。有颜有趣。明明很文艺,却假装接地气。明明是个逗逼,却要假装讲道理。

来源:微信公众号|巍小A的职场故事(ID:xiaoa_story) 作者:小A的职场故事


顶部